佩通坦这一次真的悬了。虽然她已经向宪法法院递交了申辩材料,但从目前局势看,想保住现有职位博大策略,恐怕比想象的难得多。
【佩通坦总理之位或很难保住】
据泰国媒体报道,日前泰国相关机构发布了一份题为“泰柬局势将如何发展?”的民意调查,主要内容为泰国民众对各方在解决泰柬边境冲突中的信任度与满意度。
结果显示,在“处理泰柬冲突的信任度”上,75.73%的受访者选择“非常信任”泰国军方;而对泰国内阁,54.8%的受访者表示“完全不信任”。满意度数据也差不多,对军方满意的人超过七成,但对佩通坦内阁满意的人,只有13%左右。
也就是说,相较于佩通坦内阁,多数民众更信任泰国军方。更有意思的是,前总理巴育的支持率也出现回升。根据泰国此前民调结果,有近五成的泰国民众要求佩通坦立刻辞职,而支持巴育重新掌权的人数上涨到了33%左右。
对于佩通坦以及其背后的他信家族来说博大策略,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我们都知道,代表泰国军方阵营的巴育,与代表文官政府的他信家族,是泰国出了名的“政治宿敌”。
作为泰国前陆军总司令,巴育在2014年的军事政变中推翻了英拉政府,而英拉正是他信的妹妹。如今,巴育虽然已经卸任一段时间,但他依旧是泰国军方阵营中的“重量级”人物,他的支持率上升就意味着泰国极有可能会回到那个由军方掌舵的时代。
事实上,佩通坦之前之所以能顺利上台,本质上就是“他信政治家族”与军方妥协的产物。但是这种妥协是非常脆弱的,一旦出现外部危机,军方随时有机会通过“危机管理”来重夺话语权。而此次柬泰冲突,无疑为泰国军方重新夺权创造了一个“重要窗口”。
【巴育支持率不断上升】
回顾一下这场泰柬边境冲突,说白了就是两国在敏感地区的一次军事摩擦,但从政治层面来看,这场摩擦背后藏着一出“双层博弈”:对外是他信家族和洪森家族之间的对抗,对内则是泰国军方与政府之间的角力。
而从冲突爆发后的处理来看博大策略,泰国军方很明显占据上风。不仅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增派兵力,还在媒体面前展现出一种坚定的“护国者”姿态。而柬埔寨洪森方面表现出的强硬立场,也给泰国军方送上了“意外助攻”,进一步衬托了泰军方守护国土的坚定态度。
在这种对比下,军方在国内民众眼中更像是唯一能够应对危机的力量。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国际与国内政治的联动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外部压力往往能成为内部权力格局重塑的催化剂。洪森未必是有意帮泰国军方,但客观结果是,军方因此赢得了政治资本。
相比之下,佩通坦在冲突之前有意软化态度,意图通过私人关系解决冲突的方式,引起了泰国民众的不满,尤其是其在电话中对泰国军方的“诋毁”,一度加剧了泰国民众的愤怒。
本来泰国民众对于这个年轻总理的上位就有所担忧,不少人认为她是“政坛二代”,对其不太信任。而这次危机也因此成了她的政治“负资产”。作为政治新手,她缺乏处理军事危机的经验,而民众一旦在“安全感”上产生缺口,就会本能地转向军方。
【泰国军方在这次冲突中收割了不少民心】
更糟的是,他信家族的政治资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意基础,而不是军方支持。一旦民意基础被动摇,整个政治家族的影响力就可能被削弱。这对他信本人也是一种打击。虽然他在幕后仍有很大影响力,但如果军方趁机推动重新选举,民众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有“安全感”的代表,也就是军方候选人。
从目前局势看,如果泰国在近期举行大选,受益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军方和巴育派系。在这种情况下,他信家族很难与军方硬碰硬,唯一的策略是拖延时间,避免在军方民意高涨的时期被迫进入选举战。
一句话,佩通坦面临的政治危机才刚刚开始。军方支持率飙升,巴育人气回暖,他信家族的民意基础被削弱。这一切都在指向一个事实:如果不尽快扭转民意,他信家族的权力宝座很可能保不住。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未雨绸缪。虽然说泰国军方重新执政,对中泰关系总体不会有根本性破坏,毕竟中泰“亲如一家”是长期共识,但泰国军方政府相对会更加亲美一些,在当前中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这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信号。
总的来说,佩通坦面临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洪森也许没想到,他的强硬姿态在无形中帮了泰国军方一个大忙;而巴育,或许正静静等待着,重返总理府的那一天。
富深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